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9 08:35:48
很感謝有這次機會跟各位評委介紹我在設計這節課時的一些想法:
今天我上的課題是《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本節內容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第六冊"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第1課時。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掌握了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口算除法,有關整十、整百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學習筆算除法的基礎,也是為學生今后繼續學習除法是三位數的除法打基礎的,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目標:
1、使學生學會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2、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理解整十數除的算理,提高口算能力。
3、利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促進思維條理化。
教學重點: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整十數除的口算算理。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學和學法上談談:
(1)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
在這一教育理論支撐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我著重采用引導探究、遷移類推的教學方法,展現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2)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人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重視學法指導。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生活經驗理性化、數學化,采用了"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操作、比較,逐步抽象出算理,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
下面側重談談教學中的幾個環節我的設計意圖:
四說:教學設計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1、由"可視電話連線"引入,安排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包括整十、整百數是由幾個十組成和乘法式子的意義;第二層次是將(8÷2)改編為(80÷2、80÷20);
(這樣的教學設計,緊緊扣住新知的生長點、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而且易于學生將相關的知識點遷移到陌生的新問題情境中。)
2、在引入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嘗試解答"80÷20=?"(有兩種答案:4和400)學生有了爭議,產生了問題。我抓住這個良好的時機展開新課教學。
(這樣的教學"導在問題的穎惑處,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全過程。)
3、我在新課課教學安排了三個環節:(1)學生討論"80÷20"等于"4"還是"400";(2)分組用小棒擺一擺;(3)整理思路,指名匯報。整個設計先讓學生憑著各自已有經驗感知,再通過動手操作驗證思路,形成表象,歸納抽象出算理。
(從以上的安排來看,例1教學從學生認識的矛盾處入手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需要。再讓學生主動探究到嘗試練習,運用小棒操作演示、驗證到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都符合學生認識的基本規律和知識的內化規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例1到例2的教學:由"扶"到"放",讓學生嘗試練習,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5、合理設計練習,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必須經過多次反復,循序漸進地實際應用。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訓練營里練習基本功;二是"實地演練"的綜合練習。這樣的練習設計具有一定的梯度,并將單調的練習融合在具體的情境游戲中,形式多種多樣、生動有趣。如:在我的描述中答題(亮題卡來展示),符合低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學生的參與面廣,積極性高。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進一步升華,進而形成技能。
五說:教學感悟
我覺得我在處理例題教學時有一點比較薄弱:
"算法多樣化"和"算法的優化處理"的安排得不是很好,從而導致后面教學中學生在口算除法算理的表述上有一定的困難。在設計時我就在思考:這節課中有沒有必要特別強調"算法優化處理"呢?也許強調一下"算法優化處理",對后進生的學習會有些幫助。
再是在練習第3題中有一道題"900÷30",在這一題問題的解決上應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最好契機,也是強化算理的最佳時機,而我卻錯過了一個大好時機,我覺得很遺憾。
另外,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對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滿意的:
1、討論:讓每一個孩子經歷。
2、評價:讓每一個孩子發展。
3、方法:讓每一個孩子感悟。(這一節課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
如:在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探底鋪墊--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鞏固內化--拓展延伸;"每一環節都誘發學生參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新知、構建新知、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的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的教學設計,趣味性強,方法重在"巧"。我覺得本節課還是比較融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關注鼓勵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中探究,在練習中及時發現、適時評價,充分體現評價的激勵、導向和調控功能,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這一次參加上課,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機會,請各位評委多提寶貴意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