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5:34:13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3.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
(一) 談話導入,自然進入學習狀態。"同學們,你們去過商店嗎?到商店去干什么?'買東西'我們叫'購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商店里的有關'購物'的知識。"
(板書課題"購物")
(二) 創設情境,主體參與。
師:1、創設情境:"同學們,請看這家商店的食品柜臺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食品,你都看到了什么?"
(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生:根據教學掛圖,找出數學信息。
面包:每個3元
餅干:每包4元
飲料:每瓶6元
花生:每包7元
糖果:每袋5元
師:2、引導提問:"同學們。春天到了,小熊一家想到野外去郊游,熊媽媽讓小熊買一點午餐,如果你是小熊你會買些什么呢?"
(邊說邊出示小熊教具,補充課題)
生:利用教師板書的數學信息,根據自己的需要說出要買的食品。
師:記錄學生購買的食品,同時挑選其中一道,為學生布障,導下一步的學習。
師;同學們小熊買了4個面包和一瓶飲料,可要付帳了,小熊卻遇到了一個問題:該付多少錢呢?
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幫助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三) 研究學習,體驗發現。
生:接受問題,思考解決。(在練習本上列式,不計算)
師:進行巡視,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不同列法的學生進行板書。
(1)3×4=12(元) (2)3×4+12 (3)12+3×4
12+6=18(元)
師:1、讓板書的同學說說算里,既所列式子的含義。
2、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種式子的不同。
"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種式子,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觀察發現,匯報回答。
師:小結設疑:其實這(3×4=12元,12+6=12元)是個分布運算,這(3×4+6,6+3×4)是兩步運算,分步計算比較麻煩,但可以減少運算的錯誤;兩步運算很簡單但需要我們更加仔細認真。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兩步計算的運算規則,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具體算一算。
(邊說邊擦掉3×4=12元,12+6=18元的分步式子,只剩下3×4+6和6+3×4,以便于學生下一步的比較運算。)
師:繼續置疑,引發思考。
"同學們,你們都等于多少?"
生:18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兩個不同的式子卻得到了相同的結果,說明了什么?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個式子,找找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觀察后回答:兩個式子都有3×4,也都有+6;
他們用的數字都是3、4、12;
3×4和12的位置不同。
師:進一步引導發現。同學們在計算這兩個式子的時候,你先算的哪一部分呢?
生:先算乘
師;小結:所以我們說:有乘有加的兩步式題,無論乘在前,還是乘在后都要先算乘,后算加。
(教師邊小結邊借助兩個式子加以指點,讓學生在感、觀上有一個認識,以便于加深理解;然后再讓學生多次復述老師小結的內容,加以理解。)
師:拓展延伸,為以后的學習作好準備。
"那你們猜測一下有乘、有減的兩步式題應該先算什么?有乘除,又有加減的呢?"
"同學們可真聰明,但這樣的兩步式題的書寫格式你會嗎?請你任選其中一道在練習本上計算。
(四) 解決困難,探索方法。
生:任選其中一道題進行計算,個別同學板書。
(1)3×4+12 (2)3×4+6 (3) 3
3×4=12+6=18(元) =12+6 × 4
=18 ----
------
師:組織學生觀察三個算式,引導排除(1)和(3),規范(2)
同時強調脫式的書寫要領:在橫式的左前下方用直尺畫"=";先算乘,不在第一步計算的加對應著落下來;數字書寫要勻稱。
生:學生把錯誤的式子改正過來。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熊解決了付帳的問題,可是媽媽給了他20元錢,應找回多少呢?請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生:小組合作。
3×4=12(元) 20-3×4
20-12=8(元) =20-12
=8(元)
師:強調脫式后面寫單位。
師:組織學生觀察有加有乘和有減有乘的式子,引導得出結論:兩步式題有加減和乘法,先算乘,后算加、減。
(五) 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1、 把教科書11頁"試一試"的(1)小題,畫成笑臉,讓學生觀察圖自主列式并解答。
2、 激發興趣。在學生都會進行計算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算式解釋其中的含義或自編應用題。
"同學們,你能根據這個式子50-4×5自編一道應用題嗎?"
學生回答:老師有50元錢,給我們買了5張貼人,每張4元,還剩幾元?
(六) 小結,引導學生自主說本節課的收獲,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反思:
本節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超出學生平時學習的能力,在引導學生得出混合算式、如何運算和怎樣應用這三個環節上進行布障教學,學生學習起來會相當的困難,掌握的也不會很好,但是實踐發現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發現、自由應用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強和鍛煉,而且學習的興趣一直很濃厚,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說:"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吃"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也是可取的。
但是,本課強調混合運算的規則仍不夠,應繼續加強鞏固以避免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發生運算錯誤。
教學評價
本課教師采用了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一、"布障"方法的應用,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高漲的學習態度,本課的重點多是學生自主提煉出來并加以應用的,絲毫沒有教師給予的痕跡,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教學理念。
第二、本課小組合作落到了實處,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掌握了知識要點并能具體應用。
第三、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數式自編應用題,使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回歸生活的理念。
但是,本課教師關注全體學生不夠,強調脫式書寫格式不夠,應進一步加強鞏固,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