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讀 > 正文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人才的五大趨勢

來源:北京商報 文章作者:鄧琳 2009-02-24 10:52:23

智能內容

  現在,或者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個問題在教育界引起極大關注。日前,在“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上,一個高中學生道出了廣大學子的心聲:“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新的體制可以對我們稍微溫柔一點,多給我們一點自由!”

  對此,各專家紛紛認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基本的教育理念問題,明確改革的方向與目的,“面向未來的中國教育改革需要高瞻遠矚,需要確立新的教育理想和明確的目標模式”。

  無論有創造力的人、有良好人格的人,還是社會急需的高級藍領人才,專家們給出未來我國人才需求的五大趨勢。

  趨勢一

  有創新能力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企業,“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對人才的基本“培養目標”和“評判標準”。現實是,絕大多數大學生能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但他們對于自身培養的主動性發揮不夠、投身實踐的勇氣和能力欠缺,“創新能力”對于學生來講,仍只是一個目標。

  據了解,創造力傾向有隨著高考成績的提高略顯下降趨勢。一般而言,高考成績佼佼者多為“死學”、“苦學”的“乖學生”,他們的個性往往較弱,創造力傾向也相應較弱。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日前指出,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發展人的個性,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觀點,逐漸使學生由全面發展變成平均發展以及平庸發展,最后的結果是,我國普遍培養出一批被稱之為“老實聽話、本事不大”的學生,“這跟我們過于強調全面有很大的關系”。楊東平說。

  在上周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學民辦教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上,著名教育學者、中國社科院教授李楯很直接地指出,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一點是“鼓勵人的個性和尊嚴的充分發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認為,我國人才的創新能力非常不樂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打破目前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改為給予大學自主招生相當大的權力,以特色辦學,或者可以允許大學通過多次選拔而錄取學生,使學生也有自由選擇的機會。

  另外,學生們不同程度地認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結構設置、教學方法手段等都是影響他們創新能力的因素,不少學生很希望教師能在課堂上介紹自己的科研創新成果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

  趨勢二

  有幸福感

  “培養什么人?我認為要培養幸福的公民。”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局長姚宏昌很干脆地說,因為現在的孩子多數是不幸福的,過大的學業、社會用人壓力,使他們越來越多地感受不到幸福。

  對此,孫云曉提出了“童年恐慌”的概念,也就是兒童因面臨巨大壓力而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所導致的一種較強烈較持久的焦慮心態。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與學習有關的壓力是他們面臨的最主要壓力,且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巨大的學習壓力扭曲了兒童的學業動機和人格發展,導致兒童認知需要缺乏,競爭需要強烈,人際關系不良,使兒童失去快樂,童年過于短暫,甚至導致兒童厭學,厭惡生活,導致有些兒童采用極端手段來逃避壓力。目前“童年恐慌”的現象正在整個社會蔓延。

  “童年本應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而如今卻變得如此沉重,充滿了壓力、緊張,甚至絕望。”孫云曉認為,我國目前教育評價指標單一,學校過度追求升學率,是導致“童年恐慌”的重要原因。

  對于“童年恐慌”現象,應該采取相應措施解決,這就要社會改變觀念,確立現代的成功觀,即成功就是發展、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確信自己經過努力是充滿希望的。

  同時,我國還需要改變考試制度、改變學校管理、改變用人制度,即打破惟高學歷是用的怪圈,為各類各級人才提供就業機會。重要措施之一是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加大各類專業的培訓,大力推廣證書制度,使職業合格證書成為就業求職最重要的憑證。

  趨勢三

  有技能

  孫云曉提到,使兒童有幸福感、生活快樂的辦法之一,就是我國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

  在日前最新的一項調查中顯示,雖然家長將孩子送往職業學校就讀的原因大多看中的是“就業前景”,但家長不愿將孩子送到職業學校學習,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會對于職業學校的畢業學生不尊重”,所以,有近五成的參與調查者認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

  而從企業自身看來,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零點咨詢集團社會公眾事務研究總監范文表示,支持我國現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高級藍領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零點資訊集團2007年對無錫市的職業教育做研究時發現,當年無錫市的職教生缺口是8萬人,在今年或明年,無錫市職教生的缺口將是16.3萬人。“可以看到高級藍領,或者說職業教育的需求量非常大。”范文指出。

  而在節后北京的求職高峰中不難發現,今年首場中、高級技工人才專場招聘會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高級藍領的工資待遇也相當可觀。據了解,目前,許多招聘單位開始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需求,更加注重用人成本和人才的實用性,盲目追求高學歷的情況開始改變。與此同時,高職、技校畢業生具有動手能力強、技術技能過硬等特點,受到企業的歡迎。

  據北京某人才市場的最新統計表明,在用人單位的需求中,對本科學歷人才的需求占32%,對碩士及博士學歷人才的需求各占1%,而表明需求專科層次人才的卻占了41%。

  趨勢四

  有健康人格

  是培養人還是培養人才?這個問題使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國家、地方的人才培養方針出現了偏差。

  研討會上,姚宏昌坦言,現在社會人本的要求在加強,教育方針應該從人和人才這兩個層面去規范和要求。“首先是要培養人,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培養人才。”姚宏昌說,現在往往是以人才的培養標準去要求人,以精英的培養目標去進行一般人的培養,但想要實現很難。

  從英國回來的專家講到,在英國的學生教育中,要求學生在碰到學校的清潔工時說“您好”,就像和父母、老師一樣尊敬地打招呼;而反觀我國的學生,往往他們對于這點還做不到。另外,有專家指出,在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方面,我國的教育非常忽略習慣養成,美國小學生守則的第一條就是“稱呼教師的尊稱或職位”,而中國小學生守則第一條則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我國這樣的一種教育就只能使孩子懂得一些概念,而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做。”該專家稱。

  楊東平也表示,應該按照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來確定學校教育的方針和培養目標,要更新我們延續至今的“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陳舊的提法。“這是一個不準確的、過度政治化的一個目標,使教育的培養目標突出了建設者,它夸大了教育在人力資源開發上的作用,而忽視了人的發展。”楊東平說。

  趨勢五

  會生活

  在研討會上,身為孩子家長的《大小眼看美國》的作者陳強提出,“中國為什么缺少會生活的人”?他從女兒所經歷的美國教育體會,反思了中國教育的缺失。他介紹了美國中小學的課程安排:上午教英語閱讀、數學、科學、歷史等主科,下午則上一些很有意思的副科,如烹飪、縫紉、理財、職業規劃以及如何“帶孩子”等課程。

  “美國的教育就是教學生如何生活,而中國的教育教的卻是學會考試。”陳強說,在數學課學過的微積分、立體幾何,在生活中基本用不上,“倒是以前不怎么重視的歷史、地理,現在常常作為人際交往的談資”。在我國,常常出現考試的強者反而成了生活弱者的情況。

  楊東平也認為,學校教育的目標應該是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這就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比素質教育更嚴格、更科學、更現代的教育理論,它主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學校與社會相脫離、理論和實踐相脫離、書本和經驗相脫離、“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問題。

  “這給我們重新理解教育和生活的關系,學校和社會的關系,打破它們之間的隔閡和障礙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楊東平說,所以只有我們的教育哲學、教育理念完成了這個更新,補上至今沒有補上的這一課,我們學校的面貌才會真正改變,跟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學校一樣,學生才能夠有一個快樂的、有趣的學習生活。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保定市| 集安市| 哈尔滨市| 娱乐| 宣汉县| 盈江县| 延长县| 辽宁省| 安国市| 屏山县| 平定县| 开远市| 花垣县| 日土县| 红安县| 静宁县| 彰化市| 黄大仙区| 浦江县| 军事| 保定市| 社会| 兴国县| 东台市| 屏边| 海南省| 凤庆县| 房山区| 桑日县| 十堰市| 泗洪县| 合川市| 墨竹工卡县| 行唐县| 长丰县| 绥德县| 古田县| 杨浦区| 保定市| 昭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