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么多奧數選手成為國際一流大數學家!
來源:新浪BLOG 2007-01-21 14:43:11

注:imo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簡稱
中國例子較少(功利的文化傳統,缺乏國家政策引導所致!)
中國奧數競賽是近若干年的事情,大部分金牌得主都在北大數學系,尚未畢業。
我們統計到的例子首屆華杯賽金牌得主邵亦波先生現任易趣網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哈佛大學物理、電子工程雙學士,哈佛大學商學院MBA,易趣網首席執行官,曾獲“2002年上海科技創業十佳領軍人物”“2002年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稱號。
30歲的邵亦波已經是年齡比較大的了,其它的27歲以下的博士未畢業,博士畢業的有在國外做訪問學者的。據人大附中的統計,其首屆培養的超常兒童現在進入社會各個領域都處于領域內非常領先的位置。
國際的例子較多:
在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獲得獎牌的學生,日后成為大數學家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下列獲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和Nevanlinna Prize(與計算器和信息科學有關的數學大獎)的數學家:
1. 1959年IMO銀牌得主 Gregory Margulis于1978獲菲爾茲獎。
2. 1963-66年IMO金牌及銀牌得主 Laszlo Lovasz,于1999年獲沃爾夫大獎(數學最高大獎),Lovasz并于 1965及1966年連續兩年取得 IMO特別獎。
3. 1969年IMO金牌得主 Valdimir Drinfeld于1990獲菲爾茲獎。
4. 1974年IMO金牌得主 Jean - Christophe Yoccoz于1994獲菲爾茲獎。
5. 1977年及1978年IMO金、銀牌得主 Richard Borcherds于1998獲菲爾茲獎。
6. 1981年IMO金牌得主 Timothy Gowers于1998年獲菲爾茲獎。
7. 1985年IMO銀牌得主 Laurant Lafforgue于2002年獲菲爾茲獎。
8. 1977年IMO銀牌得主 Peter Shor于1998年獲Nevanlinna Prize。
9. 1979年IMO金牌得主 A Razborov于1990年獲Nevanlinna Prize。
10. 1986年IMO金牌得主 S.Smirnov得2001年Clay數學研究獎。
11. 1990年IMO金牌得主 V.Lafforgue得2000年歐洲數學聯盟獎。
現任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數學),亦曾參加IMO競賽,如:
1. Noam Elkis:1981年IMO金牌。
2. Peter Kronheimer:1981年IMO銀牌。
3. Richard Taylor:1980年IMO選手。
在國際數學奧林匹亞舉辦之前已有的美國匹南(Putnam)數學競賽(1938年開始),其得獎人成為大科學獎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
1. Richard Feynman獲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
2. Kenneth Wilson獲1982年諾貝爾物理獎。
3. John Milnor獲1962年菲爾茲獎。
4. David Mumford獲1974年獲菲爾茲獎。
5. Daniel Quillen獲1978年菲爾茲獎。
英國軍事情報局的解碼專家Cocks及Williamson亦在1968年IMO中分別獲得金牌及銀牌。
當年在匈牙利數學競賽(IMO前身)中脫穎而出并創「鴿巢原理」的神童 Paul Erdos,其后獲得數學界最高的沃爾夫獎(Wolf Prize等同于諾貝爾獎,我國偉大數學家陳省身教授亦獲頒該獎),歷史留名的匈牙利數學家如Halmos?Fejei? Von?Karman?Harr?RieszRado均于年輕時在匈牙利中學數學競賽中有優秀表現。
拿到菲爾茲獎后,再獲得Wolf獎的有Atle Selberg?K. Kodarie(小平邦彥)?Jean - Prerre Serre?John Milnor?L. Hormander等。而Andrew Wiles因年過四十歲,才解出費馬大定理,故得Wolf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